雨听止复作,滩闻抑更扬。
贪程谓日短,无寐识更长。
儿叹父官远,父忧儿学荒。
渠能志游夏,我可吊沅湘。
夜忆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忆逸》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和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出生于郑州。他早年因家学渊源,对诗词有着浓厚兴趣,并受杨万里赏识。赵蕃曾历任太和主簿、辰州司理参军等职务,因其直言进谏和公正执法而受到时人的尊敬。
诗歌原文:
雨听止复作,滩闻抑更扬。
贪程谓日短,无寐识更长。
儿叹父官远,父忧儿学荒。
渠能志游夏,我可吊沅湘。诗歌注释:《夜忆逸》的诗句含义丰富,其中“贪程谓日短”意指因为工作繁忙感到时间过得快;“无寐识更长”则表达了诗人因思乡而难以入睡,深感时间的漫长。诗中的“儿叹父官远”和“父忧儿学荒”透露出父子间的担忧和牵挂,体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最后一句“渠能志游夏”,可能指的是儿子能够有朝一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作者则只能通过怀念来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作品赏析:赵蕃的这首长诗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深沉的亲情图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家人的深情厚谊。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父亲的忧虑与儿子的成长形成鲜明对照,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夜忆逸》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传统诗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