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舒州 其一

剩欲寄书兼寄诗,病馀殊觉不能支。
西山南浦风前恨,皖水灊山天外思。
四海旧知宁我识,百年深契舍公谁。
自违门第秋重老,华发萧萧异别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李舒州其一》是宋朝诗人赵蕃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一字衡父,号章泉,汉族,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人。他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金石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赵蕃的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剩欲寄书兼寄诗,病馀殊觉不能支。
    西山南浦风前恨,皖水灊山天外思。
    译文:我本想寄信和诗歌一起,但因病体疲惫,实在难以支撑。我在西山和南浦的风中感到遗憾,而皖水的淮山则让我在遥远的天空中产生思绪。
  1. 诗歌鉴赏
  • 自然景观描绘:这首诗中,赵蕃通过描绘西山南浦和皖水灊山的风光,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深远的自然画卷。这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切感悟。
  • 情感表达:虽然诗人因病体未能寄出信件,但他的情感却通过诗歌传达给了远在他乡的李舒州。诗人用“风前恨”、“天外思”等词语,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挚又深沉,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1. 写作背景
  • 历史背景:此诗作于宋理宗绍熙四年(1193年)。当时赵蕃正在江西任知州,由于健康原因,他无法亲自前往舒州(今安徽舒城)拜访友人。因此,他只能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 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化中,诗歌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不仅可以表达情感,还可以传递文化和历史信息。赵蕃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好友的深情怀念,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传承和弘扬。

《寄李舒州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赵蕃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宋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