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游子明

频年此地几维舟,愧费主人鸡黍留。
只道双凫已朝帝,那知一鹗尚迟秋。
小能过我谈不恶,重复别君空作忧。
问讯东归所经历,但云岩石过丫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别游子明》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送别友人的场景与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具体介绍:

  1. 原文展示:频年此地几维舟,愧费主人鸡黍留。只道双凫已朝帝,那知一鹗尚迟秋。小能过我谈不恶,重复别君空作忧。问讯东归所经历,但云岩石过丫头。
  2.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多次送别友人后的感受和思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品格。诗中“频年此地几维舟,愧费主人鸡黍留”表达了诗人对于主人热情款待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自己无法回报主人的无奈。接着,“只道双凫已朝帝,那知一鹗尚迟秋”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命运的担忧和期待。“小能过我谈不恶,重复别君空作忧”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见的期盼。最后,“问讯东归所经历,但云岩石过丫头”则是作者对友人东归后的祝愿,希望友人能够平安顺利。
  3. 作者简介:赵蕃(1143—1229),字昌父,一字昌甫,号章泉,原籍郑州荥阳,徙居上饶玉山县五都,世称章泉先生。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尤以诗词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被尊为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4. 作品影响:《赠别游子明》作为赵蕃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背景。其语言朴实而深刻,情感真挚而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5. 文化意义:《赠别游子明》不仅是赵蕃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离别主题的生动体现。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友情,关注他人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赠别游子明》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仅值得读者细细品味,更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