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日以檄出行赈贷旬日而复反自州门至老竹自老竹至鹅口复回老竹由乾溪上入浦口泛舟以归得诗十首 其八

浦口江头艇子呼,有怀逸兴恐成孤。
非斗邮传憎尘土,自爱江山入画图。
峰势宛如神峻拔,瀑痕浑似笔浓枯。
顾怜文力孱非敌,剩欲追摹忽已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是一首描述作者在赈灾过程中的诗作。

我们要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它描述了作者从三月十七日开始出发去赈灾,十天后返回的情况。他先是从州门出发,然后走到老竹,再从鹅口回到老竹。之后他又经过乾溪,进入浦口,最后在浦口泛舟回家。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写了十首诗,其中第八首是这首诗。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诗中的“檄”是一种古代的文书,用于传达紧急命令或通知。在这里,它可能是用来通知人们赈灾的消息。而“行赈贷”则是指赈济和贷款,即向受灾的人们提供帮助。“旬日”表示十天的时间。“复反”可能是指赈灾活动结束或者返回原地的意思。“自州门至老竹”、“由乾溪上入浦口”、“泛舟以归”则描述了作者赈灾的具体行动过程。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赈灾过程中的行动和心情,以及他在活动中的创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在赈灾期间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受灾人民深深的同情和关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