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宜春道中

勿云秋意漫生悲,可欠重阳一首诗。
瘦马嘶风红叶树,村帘沽酒菊花枝。
壶觞徵逐纷皆是,人物风流眇莫追。
独立斜阳屡搔首,未妨乌帢鬓丝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宜春道中”出自宋代诗人赵蕃的《九日宜春道中》。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赵蕃,字昌父,号章泉,出生于宋郑州,后因家庭原因移居信州玉山。他的诗风受到杨万里等前辈文人的影响,以诗受知于周必大,与周必大有唱酬之乐。
  2. 诗歌原文:勿云秋意漫生悲,可欠重阳一首诗。瘦马嘶风红叶树,村帘沽酒菊花枝。壶觞徵逐纷皆是,人物风流眇莫追。独立斜阳屡搔首,未妨乌帢鬓丝垂。
  3.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宜春道中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表达了自己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以及对重阳节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4. 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赵蕃的晚年时期,他在官场经历波折后选择退隐,过着清贫但充满诗意的生活。这一时期的他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对大自然的感悟,从而创作出了许多反映这种心境的诗作。
  5. 文学价值:《九日宜春道中》作为赵蕃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了解宋代诗歌风貌的重要窗口。

《九日宜春道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佳作,也是研究宋代文学、社会背景及其文化内涵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