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知寒食住为佳,可奈携家更忆家。
忧乐相寻定何种,死生如梦本无涯。
节中天色少来旧,诗里风光别去嗟。
李径桃蹊事虽退,柳行因雨未抛花。
宜春县斋寒食日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宜春县斋寒食日作》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一首七言律诗。《宜春县斋寒食日作》是宋郑州人,徙居信州玉山,字昌父,号章泉。赵蕃以荫入仕,为太和主簿,因诗受知于杨万里,调辰州司理参军,为辨冤狱与郡守力争,后辞不拜。赵蕃卒谥文节。
《宜春县斋寒食日作》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歌。首句“故知寒食住为佳”表明了诗人深知在寒食节这个传统节日里静居斋中自有其佳处,然而接下来的“可奈携家更忆家”却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无奈与思念,因为…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节日的描述,更是诗人对人生、家庭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从诗歌内容来看,“故知寒食住为佳”表达了诗人对寒食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感受。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两天举行,主要习俗包括禁火、扫墓等。诗人通过描绘寒食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这一节日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可奈携家更忆家”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尽管身处寒食节的宁静之中,但诗人仍然无法摆脱家庭的牵绊和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忧乐相寻定何种,死生如梦本无涯”两句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里的“忧乐相寻”意味着人生中的快乐与痛苦总是相伴相随,而“死生如梦”则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宜春县斋寒食日作》不仅是一部反映寒食节风俗和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诗人情感、哲思和人生观念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