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用沅陵韵见贻次韵

一代数人君有传,九原可作我无缘。
颇思灯火亲馀暇,却恨江湖枉过年。
载辱新诗为永好,绝知高义有哀怜。
官闲借问忙何事,日日经营作和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蕃是宋代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在伯用沅陵韵见贻次韵》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生平
  • 基本信息:赵蕃,字昌父,号章泉,是宋朝郑州人,后徙居信州玉山,其诗作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他在官场上的活动颇为活跃,曾担任过太和主簿等职,并在理宗即位后,一度被任命为太社令等官职,但最终都辞官不就。
  • 文学成就:赵蕃不仅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其诗歌创作也颇具成就。他与周必大等人有较多的唱酬之作,且其诗作被后人广泛传颂。
  1. 作品原文
    一代几个人君有传,九原可作我无缘。颇思灯火亲余暇,却恨江湖枉过年。载辱新诗为永好,绝知高义有哀怜。官闲借问忙何事,日日经营作和篇。

  2. 作品鉴赏

  • 在这首《在伯用沅陵韵见贻次韵》中,赵蕃运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诗中的“一代几个人你有传”,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传承的思考。而“颇思灯火亲余暇”则体现了他在闲暇之余对文学创作的向往。
  • 对于“却恨江湖枉过年”一句,则透露出作者对官场生涯的无奈以及对个人理想的坚守。通过这些诗句,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 最后一句“日日经营作和篇”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专注与执着。这不仅是对诗歌技艺的追求,也是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1. 写作背景
  • 《在伯用沅陵韵见贻次韵》可能是在赵蕃担任太和主簿、因辨冤狱与郡守力争被罢官之后所作。这一时期,赵蕃可能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挑战,因此诗中的情感也较为复杂。
  1. 主题思想
  • 该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冲突展开。诗人通过表达对个人才华未得施展的遗憾,以及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1. 艺术特色
  • 在艺术表现上,《在伯用沅陵韵见贻次韵》具有鲜明的宋诗风格,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诗人通过精准的词汇选择和巧妙的句式安排,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巧妙地融入诗词之中,使得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内涵又不失优美的韵味。

《在伯用沅陵韵见贻次韵》不仅是赵蕃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也可以更加深入地领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