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萧之沈弟

外家人物盛东南,古已云然岂独今。
兄弟长怀未多识,江湖乃得话同心。
岂知行日还先我,更枉长吟写意深。
别后相思回首处,山哀浦思有馀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萧之沈弟》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萧氏家族在东南地区的显赫历史和兄弟间深厚情谊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和对共同志向的共鸣。以下是对该作品的相关介绍:

  1. 作者背景:赵蕃(1143—1229),字昌朝,号东湖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家族,祖父赵挺之是宋代名臣,父亲赵必愿也是一位学者。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赵蕃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的文学成就也由此得天独厚。
  2. 诗歌原文:《次韵萧之沈弟》:外家人物盛东南,古已云然岂独今。兄弟长怀未多识,江湖乃得话同心。岂知行日还先我,更枉长吟写意深。别后相思回首处,山哀浦思有余音。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萧氏家族在东南地区的显赫历史和兄弟间深厚情谊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和对共同志向的共鸣。同时,赵蕃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情怀和对亲情的重视。
  4. 艺术特色:作为七言律诗,《次韵萧之沈弟》在形式上规范严谨,音韵和谐。特别是其对仗工整,用词精准,充分体现了宋代诗词的艺术特色。此外,诗人在表达情感时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深远。
  5. 文化价值:赵蕃的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个侧面。通过对家族历史的描绘,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6. 影响传承:此诗在赵蕃去世后被广泛传颂,成为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后世文人对其评价颇高,认为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次韵萧之沈弟》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社会文化层面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宋代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