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但识古书耽,老至方知世路谙。
君想归途在巴蜀,我行何日返东南。
江湖比苦无书疏,风月今怜阻笑谈。
暇日销忧应有作,簿书仍急亦何堪。
寄唐德舆时决狱辰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唐德舆时决狱辰沅》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而非唐代。这首诗是赵蕃在任辰州司理参军期间,因与州守争论冤狱问题而罢官后所作。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感悟和对归途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珍惜。
《寄唐德舆时决狱辰沅》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境界。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
作者简介: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郑州人,徙居信州玉山。他以荫入仕,历任太和主簿、辰州司理参军等职。在任内,他积极参与政事,为辨冤狱与郡守力争,因罢官。晚年,赵蕃以太社令、直秘阁召,皆辞不拜。卒谥文节。
诗歌内容:《寄唐德舆时决狱辰沅》是一首抒发个人感慨的七言律诗。诗中“生平但识古书耽,老至方知世路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籍的热爱和对人生经验的认识。接着,“君想归途在巴蜀,我行何日返东南”透露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自己无法返回的无奈。
诗歌主题:该诗的主题是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归途的渴望。诗人借古喻今,通过对古代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艺术特色:赵蕃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历史影响:赵蕃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寄唐德舆时决狱辰沅》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七言律诗。它不仅展现了赵蕃的个人生活状态和他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思想特点。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是了解宋代文化和诗人情感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