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室人家茅屋边,瓦囷亦与草囷连。
池塘过雨尚浮浊,杨柳新栽已带烟。
城下道中二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城下道中二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以下将从作者介绍、诗歌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作者介绍: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东湖野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以自然景物的描绘见长,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诗歌原文:
溪上桥危亭亦高,柳阴直下有鱼舠。
夜来雨足洪初涨,突岸冲矶声怒号。诗歌翻译:
在溪上的桥边,一座高高的亭子也显得格外突出,柳树的影子正好垂落下来,仿佛一条鱼艇在水里游动。
夜晚,大雨过后,水位上涨,岸边的石头被冲击着发出怒吼的声音。注释和析解:这首诗是赵蕃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溪上桥危亭亦高”中的“危”字形容桥梁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高峻的感觉;“亭亦高”则进一步强调了亭子的宏伟。”柳阴直下有鱼舠”中的“柳阴”指垂柳的倒影或影子,“鱼舠”则是指水中的鱼艇。整句诗通过对比映衬,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柳荫垂水的宁静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平静。
赏析: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不仅捕捉了雨后溪流、柳荫以及鱼儿的生动画面,还巧妙地运用了声音元素——岸石的冲击声,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得整首诗富有动感和生命力。这种对自然细节的精细观察和表现,体现了诗人较高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城下道中二首 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流露和精神寄托的方式。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还能深入理解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