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怀在伯

雨过中秋明月时,病孤九日菊花期。
绝怜佳处有如此,亦劝斯人共和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怀在伯》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一首七言绝句

赵蕃,字昌父,号章泉,生于宋郑州,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九日怀在伯》是赵蕃在特定节日所创作的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下面将具体展开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点以及文化背景:

  1. 作者简介
  • 赵蕃,字昌父,是南宋时期知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充满了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国家社会的关注,尤其在官场上曾因直言进谏而多次被罢免官职,最终得以归隐。
  1. 作品原文
  • 雨过中秋明月时,病孤九日菊花期。
  • 绝怜佳处有如此,亦劝斯人共和之。
  1. 作品赏析
  • 意象选择与象征意义:诗中“雨过中秋明月时”,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清冷和月色的皎洁,也暗喻了人生路途中的艰难与希望。月亮的圆满与缺失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无常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
  • 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绝怜佳处有如此”一句,用词精准且富有感染力,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赞叹。“亦劝斯人共和之”则显示出诗人不仅欣赏美景,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诗句激励他人追求和谐与共融的社会理想。
  • 情感深度与哲理思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物欲的闲适心态,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表达了对逆境中坚持自我、鼓励他人共同进步的人生哲学。
  1. 历史与现代影响
  • 《九日怀在伯》不仅是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也是研究宋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文本。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对生命哲思的独特见解。
  • 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依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人生低谷、寻求心灵慰藉的人们。赵蕃的诗作提醒人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追求,这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赵蕃的《九日怀在伯》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历史的回响,一种智慧的传递。无论是对其内容的深入解读,还是对其文化价值的探讨,这首诗都值得每一位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去细细品味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