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遇雪二首 其一

老树槎牙冻不枯,雪花初集更敷腴。
悬崖斗峻人踪绝,漠漠荒祠落社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行遇雪二首其一》是南宋诗人赵蕃所作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偶遇的雪景,而且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使读者能够体会到诗人对这场雪景的独特感受。下面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东篱,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作以自然景观见长,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美。
  1. 诗歌原文
  • 三日颠风刮地来,不成一雪肯空回。
  • 何曾半点漏春信,只怪千花连夜开。
  • 顷刻装严银世界,中间遍满玉楼台。
  1. 诗歌赏析
  • 第一句赏析:首句“三日颠风刮地来,不成一雪肯空回”描绘了突如其来的暴风雪的景象。这里的“三日”暗示了时间之久,而“颠风”则形容风势之大如同狂暴一般。这一句不仅展示了自然现象的猛烈,也反映了作者面对突发状况的紧张与不安。
  • 第二句赏析:“何曾半点漏春信,只怪千花连夜开。”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盼与遗憾。诗人认为这场雪没有带来春天的消息,反而让原本应盛开的花朵连夜开放,似乎有违常理。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又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
  • 第三句赏析:“顷刻装严银世界,中间遍满玉楼台。”这句进一步描绘了雪后的世界景象。“银世界”形象地比喻了雪花覆盖下的大地变成了银色的海洋;“玉楼台”则是对雪后建筑的美化描述,它们在雪的装饰下显得更加晶莹剔透。这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对美景的珍惜。

赵蕃的《舟行遇雪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景色喜爱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与人生感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品鉴,不仅能领略到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的理解和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