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折子明丈十首 其七

旧有园林新近开,凿池培址遂成台。
台颠纵有蒙笼处,不碍遥山次第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呈折子明丈十首 其七》是宋代文学家赵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生于郑州,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他的文学生涯始于早岁随刘清之学习,以祖父荫入仕,曾向朱熹请教学问。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以直秘阁致仕。作为南宋文学家,赵蕃不仅在书法上有所造诣,而且对文人尚意书风有深刻的理解和推崇。他论书重人品学养,深受颜真卿、李建中、苏舜钦、苏轼、黄庭坚等大家的影响。

  2. 诗歌原文
    旧有园林新近开,凿池培址遂成台。
    台颠纵有蒙笼处,不碍遥山次第来。

  3.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呈折子明丈十首 其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园林景象,既有旧有的园林,又有新近开辟的池塘和亭台。这种新旧对比,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变迁,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 哲理思考:诗人将园中的一草一木与远山相对照,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即使园林中有被树木遮挡的地方,但远处的山峰依然清晰可见,象征着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胸襟。这种哲学思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呈折子明丈十首 其七》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每个字词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既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又保持了高度的凝练和美感。
  • 意象丰富:诗中的意象多样而丰富,既有具体的景物描写,如“旧有园林新近开”,“凿池培址遂成台”,又有抽象的概念表达,如“台颠纵有蒙笼处”,“不碍遥山次第来”。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环境中。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呈折子明丈十首 其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视为宋代诗词的佳作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呈折子明丈十首 其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赵蕃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深邃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从而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