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见月作 其四

恨我无酒,负尔一醉。
酌兹寒泉,兀尔忘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行见月作 其四》是南宋诗人赵蕃所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同时也蕴含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赵蕃,字昌父,号章泉,是南宋时期的知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后徙居信州玉山,因以诗受杨万里赏识而名声大振。他的生平事迹丰富,包括在太和主簿、辰州司理参军等职务上的表现,以及最终以太社令的身份辞官归隐。
  1. 诗歌原文
    霜华净天末,雾色笼江际。客子常畏人,何为久留滞。

  2. 诗意解析

  • 霜华净天末:描述了夜晚天空中飘浮的霜花,洁白如银,映照在天边,显得格外清新和明亮。这里的“净”字用来形容霜花纯净无暇,给人一种洁净无瑕的感觉。
  • 雾色笼江际:描写了江面被薄雾笼罩的景象,雾气弥漫,仿佛将江水也包裹在其中。这里的“雾色”不仅指空气中的水汽,还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或困惑。
  • 客子常畏人: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担忧,因为常常独自行走在外,难免会感到害怕和不安。这里的“客子”可以理解为他作为一个旅者或者漂泊者的形象。
  • 何为久留滞:表达了他对当前处境的疑问和不解,为什么自己要在这样的环境下逗留,无法找到出路或解决方法。这里的“何为”强调了诗人对于现状的困惑和不满。
  1. 艺术风格
  • 简洁明了: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堆砌,直接展现了景物的真实面貌。这种简洁的风格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情感深沉:诗歌虽然篇幅不长,但情感表达却非常深沉。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让人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1. 历史背景
  • 赵蕃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矛盾重重,文人士大夫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困境。因此,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 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赵蕃的创作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文人的社会责任。

《山行见月作》不仅仅是一首描述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感慨,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