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安定郡太夫人郭氏挽诗二首 其二

卜葬开新兆,从姑返旧茔。
二卿衔恤意,八座悼亡情。
蘋藻全抛却,松楸已种成。
鱼轩相逐去,非复是平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故安定郡太夫人郭氏挽诗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赵鼎臣的作品,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哀思。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赵鼎臣(1247年—1318年),字元升,号芦溪,又号芦溪道人,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尤以诗文著称。他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曾任朝中要职,但因家族变故而家道中落。赵鼎臣在官场上也曾有过短暂的起伏,但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

  2. 作品原文:卜葬开新兆,从姑返旧茔。二卿衔恤意,八座悼亡情。蘋藻全抛却,松楸已种成。鱼轩相逐去,非复是平生。

  3. 整体翻译:安葬时选择新的墓地,从祖姑返回了旧的墓域。官员们带着悲痛的心情,哀悼这位亡者。抛弃了祭品中的苹藻,已经种下了松楸。随着鱼形的车轩一起离去,不再是从前的自己。

  4. 词句注释:本诗共两句,“卜”意为选择或决定,“新兆”指的是新选的墓地;“从姑”指跟随姑姑回到故乡,“旧茔”即祖姑的墓地。诗句中的“二卿”指官员们,“八座”泛指朝廷高级官员,这里特指那些因哀悼而悲伤的官员。“蘋藻”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草药,“松楸”则是指棺材。最后两句描述了逝者离去的场景,“鱼轩”代指随葬的车乘,“非复是平生”表达了逝者生前与生者之间的差异已经消失。

  5. 白话译文:为逝者选择新的墓地,她回到了祖姑的旧墓。官员们带着悲痛的心情来悼念亡者,皇帝和大臣们都十分哀悼。抛弃了祭品中的草药,已经把棺材埋下。跟随着车轩离开,不再是过去的那个自己。

  6.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完成于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当时赵鼎臣已经去世多年,这首诗可能是为了纪念他的母亲——故安定郡太夫人郭氏而作。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赵鼎臣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及他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7. 名家点评: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认为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明代诗人胡应麟在《诗薮》中称赞这首诗为“凄婉动人”,清代文人吴乔则在其《围炉诗话》中提到:“此诗沉痛之至,读之令人不忍卒读。”这些评论反映了赵鼎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故安定郡太夫人郭氏挽诗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哀悼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情感和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深刻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