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泛剡溪

剡溪清浅石棱棱,夜半星稀月欲升。
独恨此间无可访,不须野雪兴方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泛剡溪》是宋朝赵鼎臣的作品

赵鼎臣,字承之,号苇溪翁,是宋卫城人。他于哲宗元祐六年考中进士,并在绍圣二年再次被选拔进入博学弘词科。他在徽宗宣和中担任右文殿修撰、知邓州等职,至官终太府卿。他的工诗成就,与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文相互酬和,可见其文学才华不凡。

《夜泛剡溪》这首诗描绘了剡溪夜色的美丽,以及诗人在月下独自泛舟时的感慨。首句“剡溪清浅石棱棱”形象地勾画出了剡溪的宁静与清澈,石棱棱则暗示了水边的岩石形态。接着“夜半星稀月欲升”,表达了夜深人静时,月亮初上的场景,星稀则可能意味着星星稀少或已经隐没,增添了一种幽静之感。然而,“独恨此间无可访”透露出诗人对这一美景无法深入探索的遗憾,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最后一句“不须野雪兴方乘”,则是诗人对这种情境的内心感悟,可能是说在这静谧的自然景色中,无需过多的打扰,只需随性而游,便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