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字留诗锦,无皮入药囊。
同坚唯铁杖,易穴岂藜床。
况有千年润,能添六月凉。
因岩作书院,驰誉比衡阳。
岩石山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岩石山鼓》是宋代诗人邓深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作者介绍:《岩石山鼓》的作者是一位不知名的诗人,具体生平不详。邓深生活在大约公元1162年左右的时代,他的生卒年均不详。根据文中的描述,邓深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留下的诗作中。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
作品原文:《岩石山鼓》原文如下:
有字留诗锦,无皮入药囊。
同坚唯铁杖,易穴岂藜床。
况有千年润,能添六月凉。
因岩作书院,驰誉比衡阳。诗意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岩石的形态和功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力量的赞美和对知识传承的尊重。诗句“有字留诗锦”意味着岩石能够保留文字和知识,就像锦绣一样珍贵,而“无皮入药囊”则形象地说明了岩石坚硬的特性,如同药材一般不可摧毁。
艺术特色:在《岩石山鼓》中,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同坚唯铁杖”,这里的“铁杖”象征着坚定和力量,暗示着岩石的坚固不移;而“易穴岂藜床”,则用“藜床”比喻容易动摇或不稳定的事物,强调了岩石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文化价值:《岩石山鼓》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座文化的桥梁,连接着古代文人的思想与自然。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岩石山鼓》不仅是邓深个人的文学创作,更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