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长安闸口

天寒云气阴,地阔江岸敞。
鼓动风势狂,掀簸浪头长。
单绳缆扁舟,避雨宿深港。
上有阿兰若,危铃作孤响。
一夜魂梦寒,乡国劳远想。
清霜作朝晴,舟师动帆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长安闸口》是宋代诗人郑刚中创作的一首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诗词作为表达情感与思想的重要载体,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宿长安闸口》以其深邃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

郑刚中通过这首诗词传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感慨。诗中描绘了冬日江边的场景,天寒云气阴沉,大地辽阔而江岸开阔,风势鼓动,掀起波涛长浪。诗人单绳缆着扁舟避雨于深港,上可见阿兰若(佛教中的修行者所居之处)之塔,危铃独自响彻,一夜魂梦萦绕着乡愁。清霜作朝晴,舟师动帆桨,表达了一种对归途的渴望和对故乡的眷恋。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画面。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郑刚中的这首《宿长安闸口》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宿长安闸口》不仅在语言运用上精雕细琢,而且在意象选择上也极富匠心。例如,“天寒云气阴,地阔江岸敞”两句,通过对寒冷天气和宽广江面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再如,“单绳缆扁舟,避雨宿深港”一句,将个人的处境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增强了诗作的感染力。此外,“清霜作朝晴,舟师动帆桨”等句子,则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波动,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

《宿长安闸口》不仅是郑刚中文学创作的高峰之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宋诗的美学特征和审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心态。《宿长安闸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宝贵财富。

《宿长安闸口》不仅是郑刚中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宋代诗歌、中国文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献。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读者而言,深入研读《宿长安闸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成就,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