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归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友人归》是宋代诗人郑思肖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通过描绘临别之际的景物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依依不舍之情。以下是关于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送友人归》是郑思肖的作品。郑思肖,号所南,北宋末年画家、书画家,以其画兰而闻名于世,尤以自题其画“心系祖国”四字的《竹石图》最为世人所知。郑思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更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他的画作往往借物寄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民族未来的忧虑。
  2. 诗歌原文:《送友人归》是宋代郑思肖的代表作之一,其原文如下:
    路转溪桥日半斜,
    溪山无限好春华。
    离亭举目无相识,
    昨日风前一顾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道路的不确定感。首联描述了送别的地点以及时间,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稍显哀愁的氛围。颈联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通过“举目无相识”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孤独与失落感。尾联则巧妙地以昨日的情景作为今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道路的关切和期待。
  3. 主题分析:《送友人归》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旅途中离别与重逢的感慨,以及对友情长久不变的珍视。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人生路上的迷茫与坚定,以及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与期盼。
  4. 文化意义:《送友人归》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代表了宋代文人对于友情、自然和人生哲理的一种深刻理解和表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是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而这首诗正是这一主题的生动体现。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希望的精神力量。
  5. 后世影响:《送友人归》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在创作时都会受到这首诗的影响,从中汲取灵感,将友情、自然和人生的哲理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这首诗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后人传颂不衰。
  6.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送友人归》也具有独特的魅力。诗人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自然之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此外,诗人还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具韵律感和画面感,让人印象深刻。

可以看出《送友人归》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还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和深情的作品。它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都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