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十二首 其四

太和国土里,风味极清柔。
意外竟忘世,胸中不梦秋。
日蒸春气涌,地漾水光流。
此即神仙窟,何须更十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思肖的《醉乡十二首其四》是宋代的作品,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追求自然与精神自由的意境图景

郑思肖,号所南,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国家动荡和社会变革,但他始终坚守着儒家的信仰和道德观念。《醉乡十二首其四》是他晚年时期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世俗世界的淡然处之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从诗中可以看出,郑思肖所描述的是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充满清新自然之美的理想国度。诗中的“太和国土里,风味极清柔”描绘了一个和谐而宁静的世界,这里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社会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清新之气。这种描绘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意外竟忘世,胸中不梦秋。”这句话表明在这个理想的世界里,人们可以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和忧虑,心境如同秋天一般宁静。这不仅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学的一种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渴望能够找到一种超脱于物欲之外的生活方式,以实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诗中“日蒸春气涌,地漾水光流”等描写,更是将这个理想世界描绘得如诗如画。这里的自然景观充满了生命力,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地上的水光流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慰藉。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醉乡十二首其四》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之美的理想世界。这不仅是对个人精神追求的体现,也是对整个时代背景下人们普遍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这首诗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