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愤三首 其二

开眼看不得,愁来只自颠。
六年万忧苦,四海一腥膻。
叹命巧相值,观时痛可怜。
却惭深夜月,犹忍照胡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写愤三首·其二》是宋代诗人郑思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宋末著名诗人与画家。《写愤三首·其二》的原文如下:

开眼看不得,
愁来只自颠。
六年万忧苦,
四海一腥膻。
叹命巧相值,
观时痛可怜。
却惭深夜月,
犹忍照胡天。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英雄豪杰对时局的悲愤和无奈,同时透露出他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如“开眼看不得”暗示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四海一腥膻”则描绘了社会的混乱和腐败。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在鉴赏《写愤三首·其二》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 诗歌主题和情感:《写愤三首·其二》的主题集中在抒发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以及个人的悲愤情绪上。通过对比和反思,诗人表达了对现实失望与对过去的怀念。
  2. 语言风格和技巧:这首诗的语言朴实而又不失文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此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3. 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对于准确理解诗歌内容至关重要。郑思肖生活在南宋灭亡之后,面对家国沦丧的现实,他的感慨和创作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4. 艺术价值和影响:郑思肖作为宋代著名的文人,其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面貌,也展现了作者个人的思想境界。因此,对其作品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5. 现代意义和启示:虽然《写愤三首·其二》产生于千年前,但它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政治态度和人文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激发现代人对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和政治立场的思考。

《写愤三首·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和一种文化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思想风采和艺术才华,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社会乃至国家的深刻洞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