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久愈不变,一忱生死俱。
独行天与语,枯坐石为徒。
血污衣冠国,冤浮盗贼区。
何当洗兵马,终古统炎图。
一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砺》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南宋末诗人郑思肖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砺》的创作背景、作者郑思肖的生平以及诗歌的具体内容和艺术特色等都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首先,从创作背景来看,郑思肖生活在元朝建立前后,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郑思肖作为宋末元初的诗人,其诗歌自然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和社会批判色彩。其次,关于郑思肖的生平,他是南宋末年的诗人,字所南,号忆翁,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诗作以表达对亡国之痛、忠诚之志为主,其中不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再次,从诗歌内容上看,《一砺》是一首五言律诗,其形式规整,语言简练,但情感深沉。诗中的“愈久愈不变,一忱生死俱”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坚定信念;“独行天与语,枯坐石为徒”则描绘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坚持操守的高尚品质。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品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普遍状态。最后,从艺术特色来看,《一砺》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运用体现了宋代诗歌的传统特色。宋代诗歌强调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传达,而《一砺》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隐喻人生哲理,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抒发。综上所述,通过了解《一砺》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