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砺二首 其二

说杀说不醒,世人良可叹。
欣欣从北俗,往往弃南冠。
毒露沾肤烂,尖风破骨寒。
愿身化作剑,飞去斩楼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砺二首其二”出自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四砺二首》,其中第二首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于时局的不满。接下来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说杀说不醒,世人良可叹。欣欣从北俗,往往弃南冠。毒露沾肤烂,尖风破骨寒。愿身化作剑,飞去斩楼兰。

  2. 诗歌解析: 在这首诗中,郑思肖通过使用强烈的象征和比喻来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愤慨。”说杀说不醒,世人良可叹。” 这一句表达了他对那些麻木不仁、无法觉醒的人们感到深深的失望和哀叹。”欣欣从北俗,往往弃南冠。” 进一步描绘了社会风气的转变,人们纷纷向北俗妥协而放弃自己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毒露沾肤烂,尖风破骨寒。” 则通过描绘身体的苦楚来强调内心的痛苦和寒冷,象征着他所处的时代充满了压迫和痛苦。最后,”愿身化作剑,飞去斩楼兰。” 体现了他以身许国的决心,愿意化为利剑,为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战斗。

  3. 作者背景: 郑思肖是宋末元初的著名诗人和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表示不忘故国。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时代的不满和对国家的忧虑,尤其是他的许多作品都充满了浓厚的忧国忧民之情。

  4. 文学价值: 作为宋末的重要诗人,郑思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艺术上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诗歌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5. 历史影响: 尽管郑思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但他的作品仍然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为后世提供了反思历史、思考民族命运的重要材料。

通过对“四砺二首其二”的分析,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郑思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也能够感受到他在那个动荡时代中的孤独和坚持。这种精神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