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刘将军

万重围里脱兵氛,匹马勤王志不分。
既抱忠贞仇敌国,莫于成败议将军。
身前名照江南月,地下心衔塞北云。
为痛英雄并消没,托诗为史笔传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哀刘将军》是由宋代诗人郑思肖创作,这首诗表达了对刘将军的哀悼以及对忠诚与不屈精神的赞美。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及赏析:

  1. 作者介绍
  • 郑思肖是宋末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画家,他的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以肖代表赵氏王朝,象征其不忘故国之情。郑思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 诗歌原文
    万重围裹力脱氛,匹马勤王志不分。
    既抱忠贞仇敌国,莫於成改议将军。
    身前名照江南月,地下心衔塞北云。
    为痛英雄并消没,托诗为史笔传闻。

  2. 诗歌赏析

  • 忠贞不渝的英雄形象:《哀刘将军》中,郑思肖描绘了一位身处绝境却依然坚守信念的英雄形象。他不仅在字面上描述了刘将军的英勇无畏,更通过“忠贞”这一关键词,传达了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切关怀和崇高敬意。
  • 历史与现实的交融:通过对刘将军的描述,郑思肖巧妙地将历史典故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期望。
  • 情感的深沉表达:整首诗歌流露出深深的哀伤与悲愤,郑思肖用词简练而意蕴深远,使读者能感受到他对英雄们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于和平的渴望。
  1. 诗歌背景
  • 郑思肖生活在宋元交替之际,面对国家的危机和个人的命运,他选择了以笔作刀,记录下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复杂且充满挑战,反映了一个文人在动荡时期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转变,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艺术家的深厚功底和高尚情操。
  1. 文化影响
  • 《哀刘将军》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研究宋末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郑思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其价值和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凸显。

《哀刘将军》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历史的画卷,它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一个时代的英雄气概和文人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