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攲器图

此心安分即逍遥,无欲何愁外境摇。
才有秋毫失中正,一杯水亦不能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鲁欹器图》是郑思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是郑思肖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

在探讨《鲁欹器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

  1. 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
  • 生平经历:郑思肖,字所南,号忆翁,福州连江人,是宋末元初的著名诗人和画家。他少为太学上舍生,应博学宏词科,但元兵南下后痛国事日非,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宋亡后,他隐居吴下,以诗画自娱,直至晚年去世。
  • 创作背景:《鲁攲器图》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朝建立后的动荡时期。郑思肖身处北方,听闻北语则掩耳走,誓不与北人交接,体现了他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和对北方异族统治者的排斥心理。
  1. 诗作内容解析
  • 诗句赏析:“此心安分即逍遥,无欲何愁外境摇。” 这两句诗表达了郑思肖内心平和、无欲则无忧的生活态度。他认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是真正自由与快乐之源。
  • 哲理思考:《鲁欹器图》通过“才有秋毫失中正,一杯水亦不能消”这一形象的比喻,传达了“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即过于自负和贪婪会导致灾难,谦虚和适度则是通往成功和幸福的关键。《论语·子罕篇》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说法,郑思肖的这句诗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 历史象征意义:《孔子观欹器图》是根据孔子入鲁桓公庙观欹器的故事创作而成,郑思肖通过《鲁欹器图》这一作品,不仅反映了自己对古人智慧的尊崇,也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1. 艺术特色与价值
  • 语言风格:《鲁攲器图》用词简练,意境深远,既符合宋诗的风格,又融入了元朝时期的社会现实,体现了郑思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思想内涵:郑思肖通过《鲁欹器图》,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当代人依然具有启发意义,鼓励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 历史影响:作为宋末元初的重要诗人,郑思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在元明清三代被广泛传诵,成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资源。

《鲁欹器图》是郑思肖诗歌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其人生哲学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郑思肖的艺术成就以及其所蕴含的深邃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