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膝高吟梁父时,卧龙致雨未为迟。
若无三顾草庐意,剖出心肝卖与谁。
先主三顾草庐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先主三顾草庐图》并非文学作品,而是由郑思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思肖的代表作,反映了他对当时局势的深刻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郑思肖,字所南,号忆翁,是宋末元初的福州连江人。他的生平经历颇为坎坷,元兵南下期间,他痛国事日非,上书朝廷但未获回应。宋亡后,他隐居吴下,过着清贫的生活。他擅长诗歌,尤其工于墨兰画,自易代后不再画土根。郑思肖的诗作多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悲愤,这首《先主三顾草庐图》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先主三顾草庐图》描绘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场景。在诗中,郑思肖表达了对刘备三顾诚意的赞美和对诸葛亮才能的认可:“抱膝高吟梁父时,卧龙致雨未为迟。若无三顾草庐意,剖出心肝卖与谁。”这里的“梁父”指的是古代贤者避世隐居之地,而“卧龙”则是指诸葛亮,他在刘备三顾之后被请出山辅佐,共同成就一番事业。如果刘备没有这样的诚意,那么诸葛亮的价值又岂能轻易出售?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郑思肖对于忠诚与知遇之恩的重视,也反映出他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政治腐败无力的深切感慨。
《先主三顾草庐图》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它是中国古代文人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和时代思考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郑思肖的思想情感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