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道破琴图

独抱洋洋太古心,王门何苦欲相寻。
狂来宁可破琴去,不许俗人闻此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戴安道破琴图》是一首由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下面将从多角度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简介:郑思肖,字所南,号忆翁,三外野人,福州连江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宋代的兴衰和元朝的统治,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元兵南下期间,他痛心国事日非,上书朝廷未获回应,后因不愿与北人接触而隐居吴下。
  2. 诗歌原文:独抱洋洋太古心,王门何苦欲相寻。 狂来宁可破琴去,不许俗人闻此音。
  3. 诗意解读:《戴安道破琴图》中“独抱洋洋太古心”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又高洁的心志;“王门何苦欲相寻”反映了他对权贵的不屑一顾;“狂来宁可破琴去”展现了诗人不畏强权、坚守自我的决心;“不许俗人闻此音”则是诗人对于世俗诱惑的一种拒绝。通过这些诗句,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理想境界的人生态度。
  4. 作品影响:《戴安道破琴图》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艺术形式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它被广泛传颂,多次被引用和研究。同时,郑思肖本人的生活经历和诗作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5. 文化价值:《戴安道破琴图》不仅展示了郑思肖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通过这首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及其在历史变迁中的反映。

《戴安道破琴图》不仅是郑思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其思想理念的体现。它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