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白云亲舍图

驻马回头眺碧空,河阳在望去匆匆。
吾亲虽舍白云下,岂出梁公一念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狄仁杰白云亲舍图》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在他乡父母的思念之情

郑思肖(1245-1308),字所南,号忆翁、三外野人,福州连江人,南宋末年进士出身,但因国事日非,痛感无力回天,元朝建立后,他隐居吴下,终身不仕。其诗作以抒发亡国之痛和对故土的眷恋为主,尤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于世。

《狄仁杰白云亲舍图》作为郑思肖代表作之一,其内涵丰富,情感深邃。诗中通过描述狄仁杰遥望天空中的白云,联想到自己的双亲也居住在那片白云之下,以此寄托了他对父母深切的思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即用物象来隐喻内心的情感,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颇为常见,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都是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体验。

郑思肖的诗歌不仅体现了其个人的艺术追求,更是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政治氛围。元末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使得许多文人墨客深感忧国忧民之责,纷纷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联系起来,进行深沉的思考和表达。郑思肖的诗歌创作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通过诗歌,他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试图唤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共鸣,共同面对国家的危机和民族的命运。

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以及元代历史的学者和爱好者而言,郑思肖的《狄仁杰白云亲舍图》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研究资料。《新唐书·狄仁杰传》中提到的“白云亲舍”,即指思念亲人之情。这一成语不仅流传至今,而且被广泛引用,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一成语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家庭观念、文化传统以及人文情感。

郑思肖的《狄仁杰白云亲舍图》不仅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更是一部饱含深意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宋代至元代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还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