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钱馀笑 其十八

飘飘山中行,与云同出没。
饥来餐生石,入口细无骨。
满吻流甘香,不嚼而味出。
幽禽独赏音,数声不可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锦钱馀笑 其十八》是宋代诗人郑思肖的作品。郑思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诗人,还是画家,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对宋朝国运的忧虑。下面将详细介绍郑思肖的其他作品:

  1. 生平简介: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宋亡之后,改名思肖,以表示他对故国的怀念。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擅长墨兰,通过他的画作表达了对土地被掠夺的痛心疾首之情。郑思肖曾试图通过献策抵抗元军入侵来挽救宋朝的命运,可惜未被采纳。元军入侵时,他选择客居吴下,并在报国寺寄食,度过了晚年生活。
  2. 创作背景:郑思肖的创作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他在宋末元初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在《锦钱馀笑 其十八》中,“飘飘山中行,与云同出没”等诗句,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不安。
  3. 艺术特色:郑思肖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能够直接触及读者的心灵。他的诗作中充满了浓厚的哲理性和社会批判性。在《锦钱馀笑 其十八》中,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4. 文学影响:郑思肖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对郑思肖及其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5. 后世评价:郑思肖的诗作和画作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然而,无论如何评价,他的作品都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锦钱馀笑 其十八》不仅仅是郑思肖个人艺术风格的体现,更是他那个时代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及他其他作品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以及郑思肖本人的生平和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