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钱馀笑 其二十一

突然出身来,拨却青天转。
击破古洪蒙,碎作七八片。
片片生春风,散作花柳面。
面面冷眼笑,何处不相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思肖的《锦钱馀笑 其二十一》是一首宋代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感慨和对清流人士的排斥感。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郑思肖,字所南,号忆翁,福建连江人,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和画家。他少时为太学上舍生,但因应博学宏词科而遭元兵南下之变,未能报国。宋亡后,郑思肖选择隐居,不与北人往来,并以诗画抒发怀念故国的深情。
  • 艺术成就:郑思肖不仅在诗文方面有所建树,他的墨兰画作更是独树一帜,花多叶稀,不画土根,表现出他对传统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情感寄托。
  1. 诗歌原文
  • 原文:“突然出身来,拨却青天转。击破古洪濛,碎作七八片。片片生春风,散作花柳面。面面冷眼笑,何处不相见。”。
  • 解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破碎的古物碎片随风散落,化作春日里的花柳,无处不在地展现着世间的冷漠与疏离。这种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隐喻性,引人深思。
  1. 主题思想
  • 批判现实:通过对“冷眼笑”的描述,诗人批判了当时社会的漠视和冷漠态度,强调每个人都不应被世界遗忘。
  • 怀念故国:“慎勿错听之,也且用不著”反映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 自我坚守:整首诗透露出作者坚守内心信仰、不为世俗所动的决心。他选择隐退,以笔墨为伴,以此抵御外界的侵扰,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1. 艺术手法
  • 比喻使用:诗中运用了“碎作七八片”这一比喻,将破碎的文物形象化为散落的花瓣,生动传达了一种无常和消逝的感觉。
  • 象征意义:碎片象征着人的孤独和世界的冷漠,而春天则代表了新生和希望。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 语言简练:虽然语言简洁,但内涵丰富,每一句都蕴含深意,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及其深邃的思想感情。
  1. 历史影响
  • 文化价值:郑思肖的这首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启示。
  • 历史意义:作为南宋遗民的代表人物之一,郑思肖的作品不仅是个人的抒情之作,也是民族危亡时期的一种精神呐喊。它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心声和追求,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后世评价:历代文人对其赞誉有加,认为其作品既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又不失潇洒的个性,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锦钱馀笑 其二十一》不仅是郑思肖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流露,更是中国古典文化中关于理想与现实冲突、人文关怀和历史沉痛的重要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深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沧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