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荒野间,风埃苦浩浩。
嗟汝后生者,惟恐不见老。
世事如霜木,颜色尽枯槁。
愁来不即死,反为命所恼。
今人真小儿,语话尚痴倒。
不辨亲与仇,得食即为好。
焉知父母心,茹痛伤怀抱。
难报三春晖,满地皆芳草。
苦怀六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苦怀六首 其一”是宋代文学家郑思肖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郑思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及对世事的反思。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作者背景:郑思肖,字所南,号一峰、云台山人等,是南宋末年的著名画家、诗人和思想家,其画作以表现宗教情怀和隐逸生活著称。郑思肖在宋理宗宝祐年间(1253—1260)因画《墨兰图》而受到表彰,被召入宫为画院待诏,但不久便辞官归隐。
诗歌原文:
我行荒野间,风埃苦浩浩。
嗟汝后生者,惟恐不见老。
世事如霜木,颜色尽枯槁。
愁来不即死,反为命所恼。
今人真小儿,语话尚痴倒。
不辨亲与仇,得食即为好。
焉知父母心,茹痛伤怀抱。
难报三春晖,满地皆芳草。诗歌解读:此诗通过描绘一幅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深刻感悟。首句“我行荒野间”设定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孤独与荒僻的背景烘托了一种悲壮的氛围。第二句“嗟汝后生者,惟恐不见老”则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不可预测的忧虑和恐惧。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揭示了世间纷争和虚伪的本质。最后两句“焉知父母心,茹痛伤怀抱”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亲情与爱的主题,体现了对人间温情的渴望与失落。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心灵冲击。
“苦怀六首其一”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对时代背景下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