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丞相六歌 其一

我忆三宫幸朔方,天颜皴黑鬓发黄。
鬼风尖尖割肌肉,惊沙扑损龙衣裳。
群黎命死北魔手,世界缺陷苦断肠。
小臣翅短飞未得,望破痴眼愁更长。
呜呼一歌兮哀以伤,白日无光天荒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文丞相六歌 其一》是宋代诗人郑思肖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宋亡的哀伤与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出生于连江(今属福建),是中国南宋末年至元初年的著名文人、画家。他因不愿为元朝服务而改名思肖,以表达不忘故国的情感。郑思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在元军南侵期间曾献策抵抗,但未被采纳。后来他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晚年更是以墨兰寓意宋土已被掠夺。
  2. 诗歌原文:我忆三宫幸朔方,天颜皴黑鬓发黄。鬼风尖尖割肌肉,惊沙扑损龙衣裳。群黎命死北魔手,世界缺陷苦断肠。小臣翅短飞未得,望破痴眼愁更长。呜呼一歌兮哀以伤,白日无光天荒荒。
  3. 诗歌赏析:这首诗是《和文丞相六歌》之一,通过对宋室不幸命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及个人情感的投射。首二句“我忆三宫幸朔方,天颜皴黑鬓发黄”直接点明了作者的记忆起点,即宋室三宫在北方遭遇的不幸。接下来的“鬼风尖尖割肌肉,惊沙扑损龙衣裳”形象地描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以及国家衰败的景象。“群黎命死北魔手,世界缺陷苦断肠”则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苦难。最后“小臣翅短飞未得,望破痴眼愁更长”反映了个体面对历史巨变时的无力感与悲戚。
  4. 历史背景:郑思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金朝灭亡后,蒙古建立元朝,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郑思肖作为宋末遗民,其诗作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与对未来的忧虑。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个人情感色彩,通过艺术的形式传达出对民族存亡的关切以及对历史兴衰的反思。
  5. 文学意义:《和文丞相六歌 其一》不仅是一篇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它体现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在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批判方面的独到之处。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和文丞相六歌 其一》不仅是郑思肖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与解读,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