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忆我父在日时,叱我痴钝无天姿。
旦旦灌溉仁义泽,灵台豁然开光辉。
夙劫孤露命浊世,王事鞅掌生无期。
一忆父母教我语,逃罪无地死亦迟。
呜呼三歌兮泪淋漓,君父不在倚赖谁。
和文丞相六歌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文丞相六歌·其三》是宋代郑思肖的作品。郑思肖(1245年—1308年),字所南,号梅花屋主、一峰先生等,是南宋末年的著名诗人、画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宋元之际的动荡年代,身处乱世却依然保持着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与追求。在政治与文化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和文丞相六歌·其三》原文如下:
呜呼一歌兮哀以伤,白日无光天荒荒。
我忆三宫幸朔方,天颜皴黑鬓发黄。
鬼风尖尖割肌肉,惊沙扑损龙衣裳。
群黎命死北魔手,世界缺陷苦断肠。
小臣翅短飞未得,望破痴眼愁更长。
呜呼再歌兮歌孔悲,风雨骤至昼冥迷。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通过对“三宫”的追忆,表达了对国家不幸遭遇的痛心疾首,以及由此产生的苍凉之感。诗中还描绘了战争的残酷,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境遇,凸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刻同情。
郑思肖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民族未来的担忧。他不仅关注个人的命运,更把目光投向了整个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未来。《和文丞相六歌·其三》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郑思肖作为文人的爱国情怀和高远志向。
《和文丞相六歌·其三》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悲痛情绪的诗歌,它更是一幅时代画卷,记录了南宋末年的历史风云和个人的心路历程。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价值及其在当代文化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