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十二首 其十

大哉春宇,温厚凝聚。
靡有冱寒,暖于吹煦。
厥俗孔洽,恬无憎妒。
高阳之徒,历年熟路。
惟楚屈平,欲来莫赴。
我至是邦,妙莫能喻。
至和滋形,神与天遇。
载朗笑咏,金玉韶頀。
至清之气,嘘呵风露。
喜若悟道,默契玄趣。
陋彼市朝,喧隘弗寤。
愿我遐年,克寿厥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乡十二首 其十》是宋代诗人郑思肖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郑思肖:作为南宋末年的诗人和画家,郑思肖在诗、书、画三方面均有涉猎。他的诗歌多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创作背景:据记载,郑思肖创作此诗时,正值南宋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己的理想追求。
  1. 诗歌内容
  • 大哉春宇,温厚凝聚:描述了春天的大地,充满了温暖和生机。
  • 靡有冱寒,暖于吹煦:没有寒冷的天气,就像春风一般温暖。
  • 厥俗孔洽,恬无憎妒:这里的风俗和谐融洽,人们相互之间没有仇恨与嫉妒。
  • 高阳之徒,历年熟路:指的是那些高贵而有才能的人,他们经验丰富,对世事了如指掌。
  • 惟楚屈平,欲来莫赴:屈原,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虽然想要来投奔,却无法实现。
  • 我至是邦,妙莫能喻:自己到了这个国度,感到一切美好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 至和滋形,神与天遇:达到了至善至和的境界,神志与天地相通。
  • 载朗笑咏,金玉韶頀:以明朗愉悦的心情吟咏,如同金子和美玉般珍贵。
  • 至清之气,嘘呵风露:拥有至纯净的品德,能够像吹拂风露一样净化人心。
  • 喜若悟道,默契玄趣:喜悦之情如同领悟了大道,心境与玄妙之道相契合。
  1. 艺术特色
  • 意境高远: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情感,意境深远。
  • 语言优美:诗句用词典雅,韵律和谐,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语言特色。
  • 象征意味:诗中的某些意象(如“屈原”、“楚国”)富有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1. 文化影响
  • 思想深度:郑思肖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内涵。
  • 艺术价值:作为宋代的诗歌,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南宋末年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醉乡十二首 其十》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郑思肖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感悟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