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祝次仲八景 其六 洞庭秋月

木落露君山,空明夜气浮。
冰轮揩鉴净,皓彩漾波流。
空外数声笛,孤吟人倚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祝次仲八景 其六 洞庭秋月》是宋代诗人刘学箕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简要介绍:

  1. 作品原文
    木落露君山,空明夜气浮。
    冰轮揩鉴净,皓彩漾波流。
    空外数声笛,孤吟人倚楼。

  2. 主题内容

  • 这是一首以洞庭湖的秋月为题材创作的诗歌,通过描绘湖光山色和夜晚的寂静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孤独思索的情感。
  • 诗中“木落露君山,空明夜气浮”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树木凋零、露水滋润着山峦的画面,同时“夜气浮”则形容夜晚的清凉与宁静。
  • “冰轮揩鉴净,皓彩漾波流”这一句通过“冰轮”象征清澈明亮的月亮,用“皓彩漾波流”形容月光如水波般荡漾开来,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 “空外数声笛,孤吟人倚楼”则是在静谧的环境中,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引发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远方的思念。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的“冰轮”(明月)、“皓彩”(月光)等词汇,以及“露君山”、“空明夜气”等意象,都极具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
  • 对比衬托:通过对夜晚的宁静与白天的繁忙进行对比,突出了自然之美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 音乐性:诗句中“空外数声笛”,不仅描绘了声音,更是赋予了声音以音乐性,让人联想到夜晚笛声悠扬的情景,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1. 情感表达
  •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之情。

《赋祝次仲八景 其六 洞庭秋月》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