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富池岸下

人在空江烟浪里,叶舟轻似浮沤。
此心无怨也无忧。
汉江迷望眼,衮衮直东流。
两岸荻芦青不断,四山岗岭绸缪。
晚风吹袂冷飕飕。
谁知三伏暑,全似菊花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富池岸下》是宋代诗人刘学箕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对这首词进行介绍:

  1. 诗词原文

    人在空江烟浪里,叶舟轻似浮沤。此心无怨也无忧。汉江迷望眼,衮衮直东流。两岸荻芦青不断,四山冈岭绸缪。晚风吹袂冷飕飕。谁知三伏暑,全似菊花秋。

  2. 诗词鉴赏

  • 意境描绘:刘学箕的这首《临江仙·富池岸下》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构建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在“人在空江烟浪里”中,词人将自己置于浩瀚的自然之中,感受着江水的流动和烟波的迷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 情感表达:“此心无怨也无忧”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面对人生的起伏,他选择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一切,不为世俗所困。这种心态使他能够更好地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如同欣赏秋天的美景一般。
  • 自然景观:诗中“两岸荻芦青不断,四山冈岭绸缪”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风光。荻芦的青翠与冈岭的连绵不仅增添了景色的色彩,也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
  • 季节感怀:结尾部分“谁知三伏暑,全似菊花秋”将时间与季节巧妙地结合,表达了词人对四季更替的哲理性思考。夏天的炎热被比喻为菊花的秋日芬芳,暗示了即使在酷热难耐的季节,也能体会到生命的另一种美丽。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刘学箕生活在宋朝,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文人。他的词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 作品风格特点:刘学箕的词风清新淡雅,善于用简练的语言描绘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其词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历史价值:作为宋代的文学瑰宝,《临江仙·富池岸下》不仅展示了刘学箕独特的艺术才华,也为研究宋代文化、社会风情提供了珍贵的文本资料。

刘学箕的《临江仙·富池岸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篇富有哲理和艺术价值的文学经典。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该词赋予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思考余地,使其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