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韵四首 其一

于此登临称谢公,湘南奇观欲吟穷。
天沈暮鸟烟氛外,山抱春城雾雨中。
陂岸放车看宛转,寺檐飘铎送玲珑。
老僧已许炎蒸日,为借清风解簟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又次韵四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刘挚所作,表达了诗人登临湘南奇观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刘挚(公元1030——1098年),字莘老,永静东光人。嘉祐四年中进士甲科,能力出众,政绩卓越。一生刚直不阿,正气森严,宋哲宗死后,韩忠彦为右丞相,为刘挚翻案,并给予“忠肃”称号。因刘挚一生酷爱学习,治学严谨,才华横溢,他撰写的《忠肃集》曾被后人广为流传。
  1. 诗词原文
    于此登临称谢公,
    湘南奇观欲吟穷。
    天沈暮鸟烟氛外,
    山抱春城雾雨中。
    陂岸放车看宛转,
    寺檐飘铎送玲珑。
    老僧已许炎蒸日,
    为借清风解簟筒。

  2. 诗词解析

  • 登临湘南奇观:诗人站在高处俯瞰湘南的奇景,仿佛可以和历史上的名士谢公一较高下,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与向往。
  • 描绘景色:通过对夕阳、暮鸟、烟雾、山峦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氛围。
  • 表现情感: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 表达愿望:通过“为借清风解簟筒”,诗人表达了希望借助自然之风来消解内心的烦忧,享受片刻的宁静。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较为复杂,政治斗争频繁,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此诗,既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感慨,也是为了反映时代的特征。
  • 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湘南奇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了解上述内容后,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阅读古代诗词时,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还要深入挖掘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内涵。
  • 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可以通过研究诗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背景,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 学习古代诗歌不仅是为了提高文学素养,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又次韵四首 其一’作为宋代刘挚的代表作品,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还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生活智慧和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