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徐监簿作水始冰

霜落岁将晏,风生水始冰。
犹残夏虫怪,初比玉壶凝。
气袭璇源洁,光摇宝鉴澄。
涵虚同凛凛,履薄乍兢兢。
鱼鳖悲潜伏,江湖息沸腾。
淩阴如献纳,会是却炎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徐监簿作水始冰》是宋代著名诗人刘攽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感受和对时光流转的哲思。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刘攽(1024年—1089年),字贡父,一字公非,北宋临江新喻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馆阁校勘等职,后因政治原因出知曹州。刘攽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的文学作品广泛涉及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其中《同徐监簿作水始冰》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2. 诗歌原文与译文:霜降时节,岁末将近,寒风渐起,水面开始结冰。万物仿佛还未完全从夏季的炎热中解脱出来,仍然残存着夏虫般的痕迹。此时,玉壶初凝,清澈透明。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将水面结冰的景象描绘得惟妙惟肖,令人仿佛能感受到那凛冽的寒风和冰面的清冷。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鱼鳖悲潜伏、江湖息沸腾等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以及对季节更迭的感慨。

  3. 作品赏析:此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自然界的变化之美,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诗人以水始冰为引,进而联想到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都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各自的特点和变化。这种写法不仅使诗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也赋予了诗歌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象征意味。

  4. 写作背景:刘攽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的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和个人性格的原因,刘攽曾出知曹州。在远离京城的边远地区,他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到大自然,从而有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因此,这首《同徐监簿作水始冰》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记录,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刘攽的《同徐监簿作水始冰》不仅是一首反映季节变化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哲理和深厚情感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