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蜀中大水寄阆中诸弟

蜀岭参天近,巴江向海迂。
百城同暗谷,独鸟视前途。
六月蒸云甚,长风骤雨俱。
漏天畴得补,深峡不时输。
回首蛇蛟斗,伤心虎豹呼。
剑关愁断栈,天汉逼乘桴。
臂饮通殊俗,巢居自一隅。
遗黎待螺蚌,小邑断樵苏。
绝域飞黄鹄,仙人用只凫。
清秋已收潦,问尔丽泥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蜀中大水寄阆中诸弟》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作品的文学特色:

  1. 艺术手法
  • 比兴手法: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六月蒸云甚,长风骤雨俱”。这样的比兴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 对仗工整:刘攽的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严格的对仗规则。每一句的平仄声调都经过精心安排,如“蜀岭参天近,巴江向海迂。”等句子都是精心对仗的典范。
  1. 主题思想
  • 忧国忧民:诗中通过对蜀中洪水的描绘,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诗人通过这种直接而深切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抒发情感:诗人在诗中不仅描述了蜀中的洪水,还通过这种自然灾害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例如“独鸟视前途”,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孤独与无助。
  1. 语言风格
  • 简洁有力:刘攽的语言简练而有力,每一个字词都被精心挑选以增强表达效果。在这首诗中,他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如“六月蒸云甚,长风骤雨俱”。
  • 形象生动:刘攽善于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画面。例如,他将蜀山比作“蜀岭参天近”,将长江比作“巴江向海迂”。
  1. 文化价值
  • 反映历史背景:通过对蜀中大水的描写,诗人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这种历史背景的反映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价值,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 传承文化精神:刘攽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如家国情怀、忧患意识等。这些价值观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刘攽的《闻蜀中大水寄阆中诸弟》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古诗,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