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书怀

漆雕未能信,阳甫免归居。
理以逍遥得,材由濩落疏。
狭才轻势利,小隐幸林庐。
藿食由来事,茅茨不愿馀。
南檐容曝日,侧径喜携锄。
筋力吾如此,功名世有诸。
忆初干万乘,徒步谒公车。
投射东堂策,归来北阙书。
先鸣烦指日,弱羽愧吹嘘。
云雨非人力,泥涂亦诏除。
江湖轻乘雁,钟鼓陋鶢鶋。
有道翻羞卷,迷津幸遂初。
幽栖谢车马,至乐狎樵渔。
述作称狂简,谁能问起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卜居书怀》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将深入探讨这篇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

  1. 作者背景
  • 刘攽简介:刘攽,字贡父,一字戆父、赣父,号公非,是北宋时期临江军新喻人。他与刘敞同为兄弟,两人在文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刘攽不仅在政治仕途上有较高的成就,还精于史学研究,并协助司马光完成了《资治通鉴》汉史部分的编撰工作。
  • 生平经历:刘攽自仁宗庆历年间起便进入官场,历任州县官及国子监直讲等职。他的政治生涯虽历经起伏,但最终能有机会参与国家大事,如修撰《资治通鉴》,显示出其不凡的才华和努力。
  1. 作品原文
  • 诗歌全文:《卜居书怀》是刘攽以五言排律的形式创作的一首作品,全诗如下所示:“漆雕未能信,阳甫免归居。理以逍遥得,材由濩落疏。狭才轻势利,小隐幸林庐。藿食由来事,茅茨不愿馀。南檐容曝日,侧径喜携锄。筋力吾如此,功名世有诸。忆初干万乘,徒步谒公车。投射东堂策,归来北阙书。先鸣烦指日,弱羽愧吹嘘。云雨非人力,泥涂亦诏除。江湖轻乘雁,钟鼓陋鶢鶋。有道翻羞卷,迷津幸遂初。幽栖谢车马,至乐狎樵渔。述作称狂简,谁能问起予。”
  • 主题内容:这首诗反映了刘攽在官场的经历以及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名利看透后的心态转变。诗中提到“狭才轻势利”与“筋力吾如此”体现了他的自我反思和对简朴生活的珍视。
  1. 艺术特色
  • 形式结构:刘攽采用五言排律的形式,使得整首诗显得节奏感强烈且层次分明。这种体裁能够充分展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力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对自身境遇的描绘,刘攽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生活哲学。同时,他也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深度。
  1. 历史评价
  • 历代评论:历史上对《卜居书怀》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它被视为刘攽个人经历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在官场沉浮中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其中的某些表述过于夸张,缺乏必要的事实基础。
  • 后世影响:尽管历史上的评价各异,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刘攽的个人才华,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人生选择和哲学思考的重要参考。
  1. 文化价值
  • 反映社会状况:《卜居书怀》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政治环境,对于研究那个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政治背景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 启示现代人: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人的生活理念和处世哲学,从而给予现代人在面对复杂社会时的思考和启迪。

除了以上内容,还有一些其他信息需要注意:

  • 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全面理解《卜居书怀》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揭示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及其所处的时代特征。
  • 刘攽作为一位学者型官员兼文学家,其作品中所展现的政治抱负和个人理想在现代仍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在追求个人精神独立和实现人生价值方面。

《卜居书怀》不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更是刘攽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的真实记录。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思想深度来看,它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