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契从来耐岁寒,千株路尽见苍官。
旧游还复寻金碧,清梦犹能记玉銮。
喜见云烟生翰墨,随时殽核簇杯盘。
荷公高谊存真趣,不作寻常俗眼看。
过唐兴寺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唐兴寺其二》是宋代诗人刘才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该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刘才邵,字美中,号杉溪居士,宋吉州庐陵人,徽宗大观三年上舍及第,宣和二年中宏词科。高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以帝称其能文,为时宰所忌,出知漳州,于城东开十四渠,溉田数千亩,官至工部侍郎、权吏部尚书。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歌原文及翻译:《过唐兴寺 其二》原文如下:
夜契从来耐岁寒,千株路尽见苍官。旧游还复寻金碧,清梦犹能记玉銮。喜见云烟生翰墨,随时殽核簇杯盘。荷公高谊存真趣,不作寻常俗眼看。作品赏析:《过唐兴寺 其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通过描绘寺庙的自然风貌和历史遗迹,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同时,通过对云烟、肴核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古寺之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刘才邵的《过唐兴寺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价值,同时也为现代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