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旷轩

去春曾与客,携手过桥来。
寺阴松极美,坞深桃不开。
红尘万里去,白首一年回。
净洗旷轩眼,雪天闲看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旷轩”是宋代诗人刘过的一首无言诗句。下面从几个方面对“登旷轩”进行介绍,旨在全面理解这首诗及其在文学中的价值:

  1. 作品背景:“登旷轩”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诗歌内容至关重要。据资料显示,此诗由南宋文学家刘过所作,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刘过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生平经历颇为坎坷。他出生于湖北襄阳,后迁居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刘过一生四次应举未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与陆游、辛弃疾等人友善往来。他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的狂逸俊致,被后人誉为“辛派三刘”之一,并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

  2. 诗作原文:《登旷轩》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去春曾与客,携手过桥来。
    寺阴松极美,坞深桃不开。
    红尘万里去,白首一年回。
    凈洗旷轩眼,雪天闲看梅。
    通过阅读原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时所使用的细腻笔触。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捕捉,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艺术特色:《登旷轩》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到之处。首先,诗人采用了极简的语言和朴素的手法,以寥寥数语勾勒出画面,使得读者能够在心中形成清晰的画面感。其次,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深沉而内敛,既有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许。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含蓄又真挚,能够触动人心。最后,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登旷轩》作为刘过的作品,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的生活风貌和社会心态。它不仅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也是欣赏古典诗歌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