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脉关吾道,邦基倚荩臣。
忠言炳蓍蔡,劲节挺松筠。
岁晏名逾重,山颓迹遽陈。
光明如皦日,千载自常新。
挽袁洁斋侍郎 三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袁洁斋侍郎 三首》是宋代诗人刘宰的作品。刘宰,字平国,号漫塘,生于1167年,卒于1240年,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挽袁洁斋侍郎 三首》中的“国脉关吾道,邦基倚尽臣”,意指国家的根基与治理之道息息相关,而国家基础的稳固则依赖于忠臣的辅佐。这句话反映了刘宰对国家治理与个人责任相结合的重视,以及他对于忠臣角色的高度评价。在宋代,士大夫阶层强调以天下为己任,认为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荣辱紧密相连。
“忠言炳蓍蔡,劲节挺松筠”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刘宰对忠诚与刚毅品质的推崇。忠言如同蓍草一般明晰,能够照亮前程;松筠则象征着坚定不移的品质。这里的松筠比喻了人的道德操守,强调了一种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坚守原则的精神力量。
在“岁晏名逾重,山颓迹遽陈”中,刘宰用山颓的形象来比喻一个已经声名远播的人物突然去世,其影响力也随之消散。这既是对袁洁斋侍郎不幸命运的哀悼,也是对其卓越成就的一种赞美。
“光明如皦日,千载自常新”是对袁洁斋一生光明磊落地评价,意味着他的德行将会像日月一样永远照耀,不会被时间的长河所淹没。这不仅是对袁洁斋本人品德的认可,也是对他为后人树立的榜样的赞扬。
刘宰的《挽袁洁斋侍郎 三首》不仅是对袁洁斋生前贡献的赞颂,也体现了刘宰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文学追求。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宋代士大夫阶层的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