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湘潭赵知县二首 其一

列将朱横带,参军绿染袍。
崇卑知异位,取舍见吾曹。
抚字功深著,归休道更高。
昆山埋玉去,春浪送行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湘潭赵知县二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刘宰所作的诗作。刘宰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交的追忆、对友人离世的哀悼以及对友谊的珍视。《挽湘潭赵知县二首 其一》不仅展现了刘宰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宋代官场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

诗作中的“念昔先君子,穷阎接寓居。几年莺出谷,千里雁傅书”,通过对比昔日与现在的景象变化,抒发了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刘宰通过描绘季节的变化和自然景象的转换,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哀愁与不舍。这种情感表达,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能够深切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中还体现了对友人生前贡献的认可与赞美:“抚字功深著,归休道更高。”。这里,“抚字”指代教育子弟,而“归休”则指退隐或辞官。这两句表达了对赵知县在教育和治理方面的成就及高尚品德的高度赞扬。这不仅是对个人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一种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

诗中的“临负两行泪,可但等乡闾”,揭示了诗人在面对挚友离世时的悲痛心情。这里的“临负”,意味着无法承担或承受即将到来的命运,而“两行泪”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助。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悲痛,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在面对生死离别时所表现出的情感深度和文化素养。

刘宰的《挽湘潭赵知县二首 其一》不仅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悼亡诗,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诗作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在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这些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宋代社会文化风貌的窗口,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多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