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丁嘉正

里选居前列,胪传冠一科。
一官期远大,十载叹蹉跎。
仅喜瓜时及,俄惊薤露歌。
天高不可问,吾道竟如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丁嘉正》是刘宰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刘宰的生平背景、创作动机以及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和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刘宰的生平:刘宰,字平国,号漫塘病叟,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镇江金坛,是宋朝绍熙元年的进士。他曾在江宁担任尉官,当地巫风盛行,他采取了保伍相纠察的措施,鼓励人们改业为农。他的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当地的风俗,还体现了他的治理理念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 诗歌背景:刘宰在官场上有着丰富的经历,但他并未因此而沉溺于权力和金钱的追逐中,反而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和社会责任。他在晚年写下了这首《挽丁嘉正》,表达了对友人去世的哀思以及对仕途的感慨。
  1. 创作动机
  • 悼念友人:《挽丁嘉正》的创作显然是基于对一位同僚或朋友的深深怀念。在古代文人中,友谊是极为重要的情感纽带,因此刘宰通过诗歌来表达对逝去友人的哀思,这是十分自然的。
  • 自我反思:作为一位经历了宦海沉浮的官员,刘宰可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诗中的“一官期远大”反映了他对理想政治生涯的追求,而“十载叹蹉跎”则透露出他对于未能实现这些理想的遗憾和无奈。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析:刘宰的《挽丁嘉正》中,“里选居前列,胪传冠一科”两句展现了他的仕途得意。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官期远大”的期待与“十载叹蹉跎”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这种反差不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展示了他对于人生和事业的深刻思考。
  • 结尾意境:“仅喜瓜时及,俄惊薤露歌”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薤露歌”常用来比喻生命的终结,而“仅喜”和“俄惊”的对比则揭示了诗人对友人去世的巨大悲痛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挽丁嘉正》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充满了力量。诗人运用简练的词句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使得整首诗既有诗意又不乏哲理。
  • 意象运用:诗中“天高不可问,吾道竟如何”一句,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以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力感和对理想追求的迷茫。这种意象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其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挽丁嘉正》作为刘宰个人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宋代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古典诗歌,《挽丁嘉正》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它不仅展现了刘宰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研究宋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刘宰的《挽丁嘉正》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本记录宋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珍贵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还能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