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坡仙梅花十韵 探梅

只办茶杯与酒尊,山中寒日易黄昏。
今年闰月迟消息,枉费清宵几梦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用坡仙梅花十韵·探梅》是宋朝诗人刘黻的作品之一,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情感与深刻理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刘黻(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时在雁荡山僧寺读书,理宗淳祐十年入太学试。因直言进谏被朝廷重用,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后因政治原因遭贬谪。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政治观点,风格豪迈且富有哲理,尤其擅长咏物抒情,其诗作深受后世好评。
  1. 诗歌原文

只办茶杯与酒尊,山中寒日易黄昏。今年闰月迟消息,枉费清宵几梦魂。

  1. 诗歌解读和分析
  • 主题:此诗表达了诗人在山居期间对梅花的深切感受。通过“只办茶杯与酒尊”,诗人展现了自己在山林中的孤独与清寂,以及在寒冷日子里的寂寞生活。而“山中寒日易黄昏”则描绘了冬日山间的景色,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梅花因其坚韧和高洁的特性,常常被赋予美好而坚贞的寓意,诗人通过咏梅来表现自己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同时,“今年闰月迟消息,枉费清宵几梦魂”一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期盼,表达了对春天来临的盼望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怀。
  • 艺术特点: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如“只办茶杯与酒尊”,“山中寒日易黄昏”,都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环境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只办”与“枉费”,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使得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内敛又有激昂的情感流露。

《用坡仙梅花十韵·探梅》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所承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也值得深入探讨。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风貌,是研究宋代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