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坡仙梅花十韵 愬梅

清入肝脾冷入肌,天机忽露两三枝。
为渠瘦得身如鹤,诗病除非诗可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用坡仙梅花十韵·愬梅》是宋代诗人刘黻的作品。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刻理解和赞美,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哲学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刘黻,字声伯,号蒙川、质翁。温州乐清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
  • 刘黻少时读书于雁荡山僧寺,后因直言被安置南安军,后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
  1. 诗歌原文
  • 清入肝脾冷入肌,天机忽露两三枝。
  • 为渠瘦得身如鹤,诗病除非诗可医。
  1. 诗歌鉴赏
  • 《用坡仙梅花十韵·愬梅》以梅花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梅花傲骨的风姿和坚韧的生命态度。
  • 首句“清入肝脾冷入肌”,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清冷高洁,仿佛能触及人心最深处的寒冷。
  • “天机忽露两三枝”则暗示了梅花虽在严寒中绽放,却不失生机与活力。
  • “为渠瘦得身如鹤”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形态的赞赏,认为梅花虽然瘦弱,却有如仙鹤般的高贵气质。
  • “诗病除非诗可医”则是诗人对自己写作困境的一种自嘲,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坚持。
  1. 创作背景
  • 《用坡仙梅花十韵·愬梅》的创作背景与刘黻的政治生涯密切相关。他在政治风波中遭遇挫折,但并未放弃自己的文学追求。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政治上失意后的一种自我安慰和寄托。
  1. 艺术特色
  • 《用坡仙梅花十韵·愬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1. 思想意义
  • 刘黻在《用坡仙梅花十韵》中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和哲学思考。他认为梅花的瘦弱是其生命力的象征,而诗病的存在则提醒人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真正治愈心灵的创伤。
  1. 文化影响
  • 刘黻的《用坡仙梅花十韵·愬梅》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用坡仙梅花十韵·愬梅》不仅是一首赞美梅花的佳作,也是刘黻政治生涯和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悟,也反映了他的文学理想和人生态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貌,以及他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