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春来也,春犹似未来。
亦知为日久,祇是欠花开。
残雪依然在,东风几许回。
空令一杯酒,更忆去年梅。
万里寒如信,千林巧莫催。
诗成天一笑,红绿半争魁。
春景 春来祇欠花
介绍
文学作品《春景·春来祇欠花》是元代诗人刘辰翁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以及对花开的渴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及其背景:
作者简介:刘辰翁(?-1269年),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年文学家、词人和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故国的怀念。在《春景·春来祇欠花》这首诗中,刘辰翁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
诗歌原文: 道是春来也,春犹似未来。亦知为日久,祇是欠花开。残雪依然在,东风几许回。空令一杯酒,更忆去年梅。万里寒如信,千林巧莫催。诗成天一笑,红绿半争魁。
诗歌赏析: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变化。首句“道是春来也”,直接点明了主题,表明春天的到来并非遥不可及。接着,诗人用“春犹似未来”来形容春意尚未完全显现,表达了一种期待与憧憬。接下来的两句“亦知为日久,祇是欠花开”,则是对春天到来的具体描述,既表现了春天的漫长等待,又暗示了春天即将到来。
艺术特色:《春景·春来祇欠花》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气息。同时,诗中的意象如“残雪”、“东风”等,都富有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意味。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是对春天景色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的表达。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耐心等待和坚持到底的决心。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天被视为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象征。因此,诗人在创作《春景·春来祇欠花》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春景·春来祇欠花》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春景·春来祇欠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还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值得人们细细品味,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美好和诗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