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 其二

花披催蝶舞,柳暗受莺迁。
过眼忽新梦,回头谁少年。
溪云随笋供,山雨近梅天。
诗思正无赖,一声来杜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春·其二》是宋朝李龏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原文
    百和初薰越布衣,一年春尽送春诗。
    满庭芳草坐成恨,贫过长安樱笋时。

  2. 译文及注释

  • 译文: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然而随着春天的流逝,一切都显得如此短暂和易逝。诗人感慨于时光的流转,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
  • 注释: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不舍,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百和初薰”形容春天的气息,”越布衣”暗示了春天的开始。”贫过长安樱笋时”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不满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春天的描述,诗人传达了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对自然、对世界的热爱和敬畏。
  1. 创作背景
  • 此诗的创作背景与李龏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密切相关。作为宋朝时期的文人,李龏可能经历了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因此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慨和对人生的反思。
  • 这首诗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在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困苦,而李龏作为一名文人,他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因此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送春·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春天留恋之情和对生命感慨的诗歌,更是李龏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反映。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思考,这首诗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