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伯可郎中园池杂咏 竹坞

几年种竹未成丛,一日归来翠扫空。
尽好闭门高枕卧,从今日日是清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鹿伯可郎中园池杂咏·竹坞》是宋代著名诗人楼钥的作品。这首诗作不仅展示了楼钥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宋代园林文化的一个侧面。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楼钥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都有所发展,园林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 个人经历:楼钥曾任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高位,其一生经历了从朝官到被贬再起的过程,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文中有所体现,其中对官场和仕途的感慨尤为深刻。
  1. 诗歌内容
  • 意境营造:《鹿伯可郎中园池杂咏·竹坞》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竹林的美丽景象。诗句“几年种竹未成丛,一日归来翠扫空”通过对比种竹多年的未成林与一朝归来的清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
  • 哲理思考:诗中的“尽好闭门高枕臣,从今日日是清风”透露出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在名利场中退隐,享受自然的清风,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平静生活的理想。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楼钥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通过对竹子生长状态的描写,隐喻了自己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无常,使得整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意味。
  • 语言特色: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表现了楼钥对自然美的敏感和热爱,也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审美情趣和高洁品格。

《鹿伯可郎中园池杂咏·竹坞》不仅是楼钥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宋代园林文化和文人墨客生活方式的重要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楼钥的这首作品,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为现代人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提供了窗口。

相关推荐